俗話說“男大當婚,女大當嫁”,近幾年的數(shù)據卻顯示人們的結婚意愿逐年降低。根據國家統(tǒng)計局和民政部數(shù)據統(tǒng)計,從2013年開始,我國結婚率逐年下降:2013年全國結婚率為9.9‰,2014年為9.6‰,2015年為9‰,2016年為8.3‰,2017年為7.7‰,2018年全國結婚率只有7.2‰,創(chuàng)下5年以來新低,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婚或者晚婚?他們是出于什么原因才做出這種決定?武漢商務調查:婚姻調查之新婚姻法下為什么年輕人對婚姻如此抗拒?
現(xiàn)在雖說男女平等了,但平等的卻只是男女都要工作賺錢上的所謂平等。真要談及到婚姻,把這份平等落實到對家庭的責任和付出上,反倒是讓我們更進一步看清了婚姻對女性的不公平性。男人結婚前工作,結婚后還是工作;女人結婚前工作,結婚后工作加生娃,再加上做家務,再加上照顧男人和男人的一家,還得再加上處理難搞的婆媳關系,這些,對女人真的公平嗎?
現(xiàn)在的婚姻,說白了,對于男人來說是減輕壓力,對女人卻是增加負擔,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雙重負擔。就因為一紙結婚證書,就讓婚前過著小仙女快樂無憂日子的女人,變成了婚后的全能傭人,且往往是出力不討好,且還是免費的。只能只保護財產,卻并不保護婚姻本身。無視女人面臨的生育風險,對女人遭受家暴只在文字上表示保護,卻并未有對于家暴行為取證難的一個有 效解決辦法出 臺。讓很多在婚姻里深受家暴的女人卻因證據不足連婚都離不了。這,其實也是更多的女性不愿意選擇結婚的一個很大原因。誰也不敢拿生命當兒戲。武漢商務調查:婚姻調查之新婚姻法下為什么年輕人對婚姻如此抗拒?
眾所周知,中國自古有男方買房結婚的傳統(tǒng)和習俗,所以很多女性指望著嫁個有房的男人停止自己的漂泊,安心的過相夫教子的日子。新婚姻法讓女性的夢破滅了。那么出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考量,很多女性的思想勢必要與時俱進,不把房子過戶到自己名下就不結婚,從而男性要為結婚付出的代價更高,婆媳矛盾將更大,為什么呢?因為婆婆是誓死捍衛(wèi)兒子的財產,頑強抵抗過戶行為的。這樣的局面將促使剩男數(shù)量直追剩女數(shù)量。
有的人不想結婚是因為有“婚姻恐懼癥”。為何有些人會對婚姻產生恐懼心理呢?人們在經歷每一段感情不可能是很順利的。當我們在感情中經歷挫折的時候,我們就會經歷一些不良體驗,這些不良體驗會影響我們對婚姻的看法。不良體驗的深度不同,對我們的影響也就不同。如果是輕微的不良體驗,可能只會影響我們的行為;深一點,就會影響我們的個性和價值觀;再深些,就和我們的整個人生幸福掛鉤了,就可能覺得不想結婚了。不良體驗的來源主要有兩個,一個是自己的親身經歷,另一個就是替身經歷,即從外界獲取經驗,從而進行體驗。比如父母吵架會讓下一代對于婚姻有不良體驗。我們通過體驗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婚姻觀,從而形成我們親密關系的相處模式。不想結婚的人可能就存在不良體驗的情感創(chuàng)傷,因此對婚姻存在恐懼感。